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专题报道
2023年水文行业十件大事
2024-02-23 15:07  

  1.党中央国务院和水利部领导高度重视水文工作。2023年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等地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会商研判,做好监测预警;8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河北等地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强化监测预报预警,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8月8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指出,要立足抗大洪、抢大险,加强研判预警。李国英部长在水利工作会议、部务会和检查调研活动中多次强调,要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进一步延长雨水情预见期、提高精准度;加强水文现代化建设,加快现有水文站网现代化改造;善用现代化水文监测技术与设备,提高洪水监测能力;加快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着力提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

  2.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加快构建。李国英部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工作。水利部组织召开水利测雨雷达试点建设应用现场会,刘伟平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部署推进水利测雨雷达建设工作。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的指导意见》,部署开展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先行先试工作。湖南、河北、北京、山东、安徽等省(市)积极开展测雨雷达建设应用,湖南榔梨水文站推进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入选2023年水利十大基层治水经验,河北建成覆盖雄安新区全境的测雨雷达网。

  3.水利部认定并发布第一批百年水文站名单。7月,水利部认定汉口、城陵矶、三门峡、杨柳青、通州、筐儿港、枣林庄、沈阳、吉林、哈尔滨、南京、镇江、拱宸桥、芜湖、台儿庄闸、长沙、马口、潮安、南宁、桂林、都江堰、昆明等22处水文站为第一批百年水文站。百年水文站发展至今,已累积形成了长系列水文观测资料,对掌握水文历史演变规律,预测未来水文情势变化,支撑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配置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发挥重要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光明日报、中国水利报、水利官微对百年水文站进行专题报道。第一批百年水文站的认定,对加强水文站的保护和历史传承,促进水文事业发展,服务国家水网建设,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4.第七届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决赛成功举办。11月7—11日,第七届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决赛在广东韶关成功举办,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刘伟平分别出席开闭幕式并讲话。本届大赛是水利行业中项目最多、历时最长、参赛人员最多、新技术应用程度最高的职业技能竞赛,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人日报、央广网等13家中央媒体对进行多角度深入报道,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竞赛通过理论考试、内业操作考试和外业操作,对来自全国水文基层单位的80名选手进行全面考核,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杜思源、湖北省水文水资源中心陈攀、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丁吉昆分别获得决赛前三名。

  5.水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2023年3月15日,水利部在京召开全国水文工作会议,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水利部党组工作要求,全面加快水文现代化建设,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求完善水文站网,加快水文设施提档升级,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推动水利工程同步配套建设现代化水文设施;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支撑,做实做细汛前准备,加强雨水情监测,强化“四预”措施,强化旱情监测预测分析;积极拓展水资源水生态监测分析评价,紧紧围绕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加强江河和重要控制断面、重点地区水文水资源监测分析;强化水文行业管理能力,发挥好水文在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性支撑作用;持续提升水文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创新能力;持之以恒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6.水文支撑打赢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等暴雨洪水防御硬仗成效显著。2023年,我国江河洪水多发重发,708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海河流域发生60年来最大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花江流域部分支流发生超实测记录洪水。面对复杂严峻的汛情险情,全国水文部门坚决扛起防汛天职,贯通“四情”防御,落实“四预”措施,绷紧“四个链条”,全力做好雨水情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汛期共采集雨水情信息30亿条,出动应急监测15235人次,发布洪水预警1507次,为打赢防汛抗洪硬仗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迎战海河“23·7”特大洪水过程中,海委、北京、河北、天津等水文部门逆行出征、向险而行,共施测流量3195站次,抢测洪峰359场,采集报送雨水情监测信息142万余条,滚动预报9300余站次,发布洪水预警86次,为打赢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硬仗奠定了坚实基础。央视新闻直播间和新闻“零点故事”栏目专题报道海河流域“23·7”洪水期间水文职工典型事迹。

  7.水文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取得新成效。第五届全国水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水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届水文仪器分技术委员会成功换届,《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行业标准和《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国家标准修订发布,《河湖水生态监测技术指南(试行)》《冰情监测预报技术指南》《高洪水文测验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指南》等一批技术规范性文件印发实施,水文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推广先进水文技术装备,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为主题的第四届水文监测仪器设备推介会成功举办。中国成功连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IHP)政府间理事会成员,8名中国专家学者成功竞选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主要职位。积极推进跨界河流水文资料交换,成功续签《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关于相互交换汛期水文资料的谅解备忘录》。

  8.主题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国水文系统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主题教育为“魂”,激发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深入推进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各单位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和各具特色的调研活动,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一体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黄委龙门水文站荣获第四届“最美水利人”集体奖、花园口水文站获“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海委水文局程兵峰、广西桂林水文中心莫建英荣获第四届“最美水利人”个人奖。

  9.水文基础设施现代化和数字孪生建设加快推进。水利部印发《关于推进水利工程配套水文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水利工程配套水文设施建设技术指南》,河北、吉林、云南、陕西、山东等地陆续出台地方实施意见和细则。水文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洪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有关要求,组织做好新增国债支持灾后重建和能力提升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超标准洪水测报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指导应对超标准洪水水文基础设施建设。黄委科学编制测验方式优化和现代化建设方案,制定规划设站原则指标。海委印发《海河流域水文测站现代化建设指南(试行)》。云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等地相继出台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和标准指南,着力推进水文基础设施设备现代化建设。长江委打造水文孪生应用智慧平台,实现水文业务协同服务和支撑管理精细化、智能化。黄委兰州水文站成为黄河干流首个全要素“在线监测+数字孪生”水文站。淮委数字孪生淮河先行先试建设完成。湖北、吉林等省份积极推进数字孪生水文站试点建设。

  10.水资源水生态监测能力持续加强。水文司组织长江委和相关省区水文单位编制完成《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文水质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监测工作,编制水文水质监测分析评价月报。水文系统开展省界和重要控制断面监测和分析评价,完成华北地区河湖生态补水及西辽河等重点区域水文监测分析工作;强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组织开发全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下水监测分析评价,完成华北地区和重点区域地下水动态分析评价,对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水位开展逐月预警。长江委水文局建成水文系统首个水质监测全自动智能实验室,实现90余项水质参数全自动分析。海委开展海河流域华北平原区海(咸)水入侵年度评价工作,编制完成《2023年海河流域重点区域海(咸)水入侵状况评价报告》。浙江水文保障亚运赛事,逐时监测富春江河段水位流量,助力水上皮划艇赛事成功举办。

责编:李姗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水文司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61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